top of page

輻射紋系列

吳泳怡

輻射紋系列: Gallery

年代:2018

尺寸:76x104cm

件數:5

媒材:色鉛筆

我的創作主要以凝視的方式,探討人與外在世界產生的關聯,在我當下所處的 環境中給我生活帶來的衝擊。在我作品中每個坑的定位(記錄)都是一次來自生活的 撞擊,撞擊不一定是傷害,主要是對原本狀態造成了一些震動或留下了一些痕跡。選 擇記錄在月球上的理由是,月球坑的形成就是一個無常的象徵,什麼時候會被撞擊 到,撞擊後又會留下多大程度的痕跡(影響),都無法提前知道,它只會讓你防不勝 防。每一個坑或海都是一次的記錄,以月球上被撞擊所致的地形特徵或形象(比如放 射的輻射紋)作為內心感受的描述和訴求,以便做辨認。

1/什麼樣的藝術理論可以跟你的想法契合在一起? 創作是創作者探尋陌生之域的途徑,它就像宇宙中發生的,是無主的、變化當

中的,是假設性的。我以「凝視」(contemplation) 的概念作為我創作的方式,它是一 個探尋的過程、一個時間的歷程,它試圖以一種眼光看出,或形塑出某件事情,某種 想像世界。以一種全神貫注的凝視,在這過程中主體已不再是主體,而被凝視的對象 (月球、宇宙)則成為了主體,主體的存在成為了一種反照,他是作為對象的鏡面的 存在,彼此間因此建立起了關係,以傳達主體對對象和自我世界的訴求。在過程中主 體有時會對自身感到陌生,但這股陌生感是想像的結果,這種想像並非已經存在於腦 海中的,而是需要透過媒材的筆觸和畫面元素的組合所經歷的時間和過程後才構成的 想像,想像在得到重新認知後便會促成凝視所要得到的結果。

形塑畫面的過程中,所要追求的不是在明確的方位下進行定位,而是在不清楚 的情況下進行確認,在眼花撩亂的月球表面上確認正在描繪的那一個點,這並非在底 稿都打好的情況下進行填充,也並非清清楚楚的把每個坑描繪準確。有時候同一個坑 可能會被重複描繪,但是第一個它和最後一個它也會因為時空背景的改變而改變,我 追求的不是已知的,而是隨時可能改變的, 我要的是當下的確認,每一個還沒被描繪 的坑都是未知的,因此畫面中允許錯誤的發生,而錯誤與錯誤之間的延續帶著我的想 像。

凝視下的畫面經營並非一種對對象的再現,因為在試圖再現的當下,這個行為 本身就已經不再只是再現了,而是一種轉述過程。人與物之間產生的情感連結有可能 是因為經驗或經歷所累積,而希望以對象物作為訴求的詮釋,與對象物之間做情景交 換,凝視就是這其中的渠道。這種交換發生於想像中,發生於畫面中與畫筆下,這種 想像在這非理想的世界中有它存在的必要。因為往往藝術家、或者人想要達到的理想 並不被世界所接納,也並不存在於這世界,因此便產生了這種凝視,將所渴望的世界 透過對象物去傳達和發表,並在凝視中完成自己的理想世界。

2/藝術家有他自己獨特的觀點,對自己的創作的看法為何?畫面元素的構成?它們能 帶出什麼樣的想像?

在我的這一系列作品中,畫面最主要的元素是月球表面的坑洞,每個坑洞的形 成都有它本身的時代背景和故事,透過仔細的描繪(這其中帶有執著),試圖以畫筆 去挖出蘊藏在那裡面的故事性,執著於它的可能是完美的圓形,又或者是突兀的缺 口、邊角,似乎那些可能無關緊要的細節便是坑洞與坑洞之間的最重要的識別證。我 的作品中,有些是純粹的坑,有些則是真正的窟窿,或洞,有洞與無洞的差別並非深

淺的差別,只是那扇門有沒有被打開而已。那些坑類似隧道,可以通往一個很遠很 遠,但未知的空間,靠近的人不是走進去的,而是掉進去的。

不平坦的凹凸面或者坑洞,與周圍的灰色調表面是成對立關係的,平滑與粗 糙、平面與立體、安靜與喧鬧。灰色的表面上除了有不平坦的痕跡,還有重複的圈 圈、有擴散的輻射紋。先說那些重複的圈,它們一個一個的依序排列,或近或遠,帶 來的都是平靜的視覺效果,類似雨天的雨水滴在水面上出現的水波紋或者宇宙間為了 聯繫星體的那些軌跡,那樣的平穩、安靜、不干擾。在不斷畫圈的過程中,我也會感 受到某種平靜,甚至一種療癒感,在心理學上認為,重複的動作能緩解人焦慮的情 緒,使情緒恢復平靜,可能類似水波紋在重複結束之後恢復平坦的水面一樣。這些圈 圈圍繞的是那些喧鬧的坑洞,是一種坑洞受隕石撞擊後試圖恢復平靜的過程,也就是 說畫面中的這種平靜,不是原本就平靜的那種平靜,而是在一番震動、喧鬧之後試圖 恢復的那種平靜,因此如果沒有撞擊便不會有這些圈圈了。

再來說說那些擴散的輻射紋,它們是這次系列中的特殊符號,輻射紋系統是在 月球的哥白尼紀時期所形成的,它像是炸藥一般的在平靜的月球上爆發 。畫面中的輻 射紋四處擴散,除了重複的堆疊修正,還需要調整手臂的拉力完成,因此它們並不是 那麼平靜,而是帶有一種衝擊、放射的感覺,很多時候還會因為一個停頓而又決定改 變放射的方向。輻射紋和圈圈一樣,它也是在撞擊後被留下的殘骸,只是它沒有試圖 恢復平靜,而是以一種不溫和的方式發出抗議的聲音,強調它們存在的原因和結果的重要性。

上述的三種元素都發生在灰色的調子在畫面中,灰色在此一直是一個探索中的 角色,白色和黑色都必須配合它的存在而重新定義和調色。在反覆塗抹和堆疊的過程 中畫面中的灰色調能更深或更淺,它是一個中間值,處於無法確定的位置,是個調適 者,能讓畫面回到一個平衡點上。變化最小的灰階部分是大部分在於背景的部分,它 既不是輻射紋、不是圈圈、更不是坑洞的角色,它的情緒起伏最平穩,它是促使輻射 紋、圈圈和坑洞的場域。

3/為什麼使用色鉛筆作為媒材?
色鉛筆 為此次系列中的主要媒材,色鉛筆的細緻度是我所需要的,因為細緻的

過程需要足夠的專注,總能讓人進入一種寧靜的自處狀態。同時它也屬於慢性的媒 材,它不能快,因為鉛筆的筆尖的面積小,必須靠著一條條細細的線條形成面,這個 緩慢進行的狀態讓我有時間停下來思考下一步,慢慢的、一筆一劃的將碎片的想法形 成一個完整的畫面。就像是一顆一顆隕石形成現下完整的月球表面, 所有大的事情都 不是一朝一夕而成,都是從一件件小事慢慢堆積而成,過程中有著衝動、有著停頓、 有著喘息。

創作可以作為一種生命痕跡的存在,因為生命總是不安分,總是想掀起風波以 襯托那曾經存在的平靜,可能透過創作所帶出的是微不足道的生命,但這被維護的生 命卻是人們最強而有力的掙扎。生命是人最脆弱的一個部分,因此我們必須有意識的 去維護它,它脆弱,但是只要我們懂得維護它,它便能阻擋任何風雨,在這黑暗的宇 宙間個自閃耀。

輻射紋系列: Text

©2019 by 青少年藝術騙殺全國|台師大美術學系108級畢業展. Proudly created with Wix.com

bottom of page